作者:金一清 来源于:中国珠宝文化网
四,良性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的每一个时刻。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创共享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它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是教师自我的成熟过程。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为误解而造成冲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必须:(1)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3)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切忌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教师要尤其关心后进学生。后进生一般都在学业或品行上有缺陷,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常常感到前途黯淡,教师如果能多多关心他们,发挥好监管教育作用,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依恋感,他们就不容易实施犯罪或其他越轨行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师生关系的理想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与行为能否正确的社会化。如果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学生、教师、社会都将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因此,如何使师生关系处于良性互动状态,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J】.
【2】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
【2】教育学基础[M】.2000.5.
【5】吴宗宪.西方犯罪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2.
【41姚建龙.长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构【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1987.首卷)北京: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刘芹】
摘自《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2006年第2期(双月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三成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
下一篇: 大学生为什么频频陷入传销迷潭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