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珠宝文化网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让越来越多地区的学生相继以在线课堂的方式开展学习。疫情之下的网课让许多学生纷纷开始抱怨:“没有教室的铃声就没有上课的感觉”,“缺少小伙伴互相督促”,于是开始“放飞自我”。由于离开了课堂,老师对学生似乎也鞭长莫及。
 
  如何帮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论是否身在教室,都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本文中我们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与大家一起分享其策略与实操方法。
 
  学习动力在高效学习中的重要性
  
  只有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才能促使我们在心无旁骛的状态下,把精力集中在所学的内容上,花时间反复练习,串联知识点并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学习动力是一种促使和维持我们付出努力的条件,也解释了人们为什么选择做任何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记忆及加工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而学习动力则影响着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能够分配给一项学习任务多少精力。
  
  每个学习者都有着一定的工作记忆容量,但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学习者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调节的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只有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才能促使我们在心无旁骛的状态下,把精力集中在所学的内容上,花时间反复练习,串联知识点并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如何找到并维持自己的学习动力?
  
  策略一:制定学习目标而并非表现目标
  
  只有在追求“学习目标”,而非“表现目标”时,有意义的高效学习才最有可能发生。
  
  对于学习者而言,制定目标能成为激励自己学习的动力。不同类型的目标将影响学习者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制定的目标主要分成两大类: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和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 是指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开展学习。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则指以展示个人能力,或在和他人的比较下取得优胜作为目的进行学习。相关研究表明,制定学习目标比表现目标能让学习者有更多学习动力,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一项有关企业培训课程的调查收集了员工们在学习该课程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员工们从以下三个答案中作出选择:(1)为了获得公司赠予的50美元奖金、(2)学习有助于更好完成手头工作的知识、(3)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行业。在课程最后的结业考试中,为获取奖金而参与的员工没能通过测试。为帮助手上的工作而参加课程的员工通过了考试,分数正好超过了70%。而想尽可能多的获取行业知识的员工都以90%的高分通过。这项调查证实了只有在追求学习目标,而非表现目标时,有意义的高效学习才最有可能发生。
  
  具体方法
  
  引导学生认同学习目标
  
  学习兴趣往往会产生学习动力,但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一定关乎兴趣。无论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有兴趣,教师和教学设计者都能够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更多的认同。
  
  使用KWL表格是一种方式。比如在介绍昆虫的概念之前,可以先鼓励学生思考:“当我说’昆虫’这个词的时候,你知道(Know)它们是什么吗?你想(Want) 学习哪些和‘昆虫’有关的知识? ”在学习完和昆虫相关的知识后,继续向学生发问并鼓励他们反思:“你学习(Learn) 到哪些新的知识?让学生填写KWL表格可以让他们主动串联已掌握的知识、激发深入学习的好奇心并巩固学到的新知识,在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和知识建立更多的联系,对制定的学习目标产生更多认同,从而增加学习动力。
  
  引入新知识时,使用更多解决问题的参考思路及案例
  
  斯韦勒(Sweller) 发现,当学生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关注点往往是如何正确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学生会花大量的精力试错(trial and error)从而更快速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专注于学习该问题所要说明的知识点和其原理。斯韦勒还发现,当学生们成功的掌握了解决简单问题的套路之后,他们学习更复杂问题的解题技巧的速度甚至变慢了。相似的,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这一概念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专家将原本内在的认知过程显性化,使学生以专家的视角体验获取知识及加工信息的推理过程及策略。
  
  基于这一点,斯韦勒指出教师在介绍新的知识时,可以提供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思路过程和展示思考流程的案例,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仔细观察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拓宽学习思路,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点,从而避免学生的专注局限于自己能否正确完成某个试题或任务而忽略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过程。因此,学生能够更注重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而非表现目标,并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策略二: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模式会根据自己过去取得的成败来设定目标,也更倾向于避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有信心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就,并有更多的动力为此付出行动。
 
  德韦克(Dweck)和莱格特(Leggett)的研究发现,那些认为自己的能力或智力能够通过学习改变的学生,具备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在面对未知的学习挑战时,他们会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设定学习目标并付出更多努力。而那些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的学生则从固定性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思考问题。他们会根据自己过去取得的成败来设定目标,也更倾向于避免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研究表明,当学生被频繁告知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他们会发展出固定性思维模式, 从而相信能力而并非努力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最新的研究也同样证实,巧妙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更多的学生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一个计算机课程的实验中,与只教授学习策略的对照组相比,课程中若加入了有关学习对于大脑的改变的神经科学的内容,学生便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也取得了更加显著的进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有信心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就,并有更多的动力为此付出行动。固定性思维则让学生相信学习由天赋主导,更没有动力去追求自己认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学习动力。
  
  具体方法
  
  设计学习材料时,确保学生能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任务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付出了努力,却没能成功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可能会逐渐认为成绩的好坏和是否努力无关,取决于运气或是天赋。反之,当学生意识到付出努力能够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时,他们也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设计和安排学习材料的时候,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应尽量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鼓励学生 “只要努力必能收获进步”
  
  教师应在和学生的沟通和学习反馈中多多鼓励学生,并向他们传递“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能力” “学习中的进步是通过努力换取的”的思想观念。另外,教师在给学生的反馈中,应避免出现智商(IQ),天赋(Talent)和聪明(Smart)等表述词。这些带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表达会向学生暗示天赋与生俱来,从而打击学生付出努力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策略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情景中,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都能引导人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
  
  指的是注意力被来自环境中一些不寻常的事物所吸引。新奇的事物会带来有趣的学习体验,化学和物理课上,老师为了讲解科学原理做的课堂小实验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研究表明,在学习情境中,相比其他信息的回想,人们更倾向于记住有趣,不寻常的信息。
  
  除此之外,随着人们在某领域的学习沉浸感越来越强,也可能会激发对该领域的兴趣。个人兴趣 (personal interest)与我们所做的事情有关。这种兴趣似乎是一种经验的附属品。如果我们长时间执着地追求目标,我们就会对这些目标产生兴趣。这种个人兴趣可以维持我们对长期目标的动力。它还有助于强化我们对生活和事业的选择。
  
  当我们对与某个事物失去兴趣时,我们对它追求就会变得不那么积极,甚至可能会把努力完全转移到新的追求上。在学习情景中,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都能引导人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具体方法
  
  设计有创造力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情境兴趣
  
  情境兴趣是学习环境的一种属性,因此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有趣、有创造力的教学材料和课堂设计去激发学生的情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资源或动手操作等活动。在乐高基金会最新发布的一份关于系统性培养创造力的报告中,威尔士的教育部长柯斯蒂·威廉姆斯(Kristy Williams) 介绍了一个非常棒的教学设计案例:一所小学利用游戏技术教给学生有关消化系统的知识,通过设计和制作道具,拍摄背景和特效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消化系统模型。可以想象相比传统课堂,这种有趣的教学设计会让更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也激发了学生们深入探索的学习动力。
  
  与此同时,以产生情境兴趣为目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首先,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触及每个学生的情境兴趣。因此,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在课堂或教材中嵌入新奇的内容时不能一概而论地假设这些东西能触发所有学生的兴趣。另外,情境兴趣甚至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细节上。在运用情景设计时,教师和教学设计者需要精心策划,确保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效接收了相关的学习内容。
  
  利用个人兴趣培养其他技能学习
  
  相比情景兴趣,个人兴趣是在学生持续学习某学科时产生的,基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反馈因人而异。教师和教学设计者无法直接的引导个人兴趣。教师和教学设计者能通过上述我们介绍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产生并认同自己的学习目标,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等方式更加沉浸于某个学科的学习。随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熟练程度提高,他们会对该学科产生更多的个人兴趣。
  
  除了培养学生对于某个学科的熟练度以外,教师和家长还能通过个人兴趣作为锻炼其他技能的机会。比如,鼓励小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量的方式之一是让他们阅读自选的书籍、杂志等阅读材料。一位对自然科学有深厚兴趣的学生不一定有足够的兴致去阅读长篇的人物传记,但对于阅读科普杂志充满学习动力。通过自选阅读材料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增加自己的个人兴趣,还能利用个人兴趣作为支点,接触到某一主题的专用语言,增加他们对词汇用法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上一篇如何激发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动力?基于学习动力来源的2种方法

下一篇激发孩子学习动力有妙招,让孩子持续性保持学习热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