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珠宝文化网

  四川不断完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机制,出台惠农富农政策,全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75元,比2016年增加6372元,平均增长9.4%。

  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仅体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更体现在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都平原经济区稳增长“压舱石”作用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的61.1%;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增速持续领跑,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稳步推进,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成效明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特色鲜明。

  川渝协作融合融通

  四川认真落实中央“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重要要求,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筑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枢纽。

  今年7月1日是成渝铁路开通70周年的日子。“以前仅有一条成渝铁路连通成都与重庆,随着2021年8月成渝中线高铁获批,连接两市的铁路将增至4条,川渝两地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车站党委副书记崔建军介绍。去年,成渝两地间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0余对,日均发送旅客约9万人次。从道路更畅到产业相连,川渝两地相融共建的场面越来越多。

  两年多来,四川与重庆市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实现发展态势之变。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5%,在几大经济圈中后发赶超态势明显。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效应持续增强,实现创新动能之变。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2021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万户,比2019年增加近5000户。

  内陆腹地正加快转变为开放前沿,实现开放能级之变。2021年进出川大通道达40条,比2019年增加9条,成渝之间实现一小时通达,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约6000列,占全国的比重近30%。

  川渝两地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实现融合融通之变。两年多来,两地先后召开4次党政联席会议,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建立,150个合作共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944亿元。

  随着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推进,这一关乎川渝两地协同互动,关乎东西部协作共进,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擘画正变成美好现实。(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四川:新故相推舒画卷 巴山蜀水展新颜

下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四川:“拼”出发展新气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