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珠宝文化网

  坐拥储量丰富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通过技术攻关将锂云母资源转化为能与海外锂辉石相竞争的优质资源。去年以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宜春分别投资两大“超百亿”项目,行业巨头纷至沓来,推动宜春在新能源赛道上强势领跑。从美名远扬的“赣中粮仓”到越叫越实的“亚洲锂都”,宜春实现华丽转身。

  深挖“硬资源”,离不开优化“软环境”。设立50亿元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一企来”平台,确保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在全省率先建立“指标长”机制,市领导督办“政企圆桌会议”上即时收集、反馈的企业问题……“从考察到开工,123天;从建设到投产,不到1年。”企业负责人感慨从“宜春速度”中感受到了“宜春诚意”。

  延链、补链、强链,需要平台和人才的牢固后盾。今年6月,宜春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目前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23家,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引进260多位高端研发人才,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产业人才筑链行动”助推“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一项项举措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宜春市抢抓风口,加快打造“全链条、全绿色、全球样板”锂电产业标杆。截至5月30日,宜春共有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1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5家。预计到2025年,全市锂电产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文旅融合,创造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王 丹

  仲夏之夜,暑气蒸腾。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葛仙村景区内众妙阁广场上,游人如织。蒙蒙细雨中,近千名游客打着伞、穿着雨衣,驻足观看水幕电影。

  近年来,上饶以文化为引、以旅游为基,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积极打造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等五大平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特色文化撬动旅游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年6月,赣剧青春版《红楼梦》首演成功,弋阳腔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近年来,上饶大力推动包括弋阳腔、婺源徽剧、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等49项非遗项目进景区。“在景区开设非遗展馆,现场制作、生产、表演、销售传统手工艺品,既能增强游客体验,还能助力非遗保护和文旅消费。”婺源县文广新旅局局长方良福说。

  与此同时,上饶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农业、工业、体育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德兴市,依托矿山遗址、矿冶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业模式,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科普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产品。在弋阳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了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方志敏足迹园等红色场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目前,全市“大旅游”在建或拟建项目247个,总投资额2435.04亿元。在加快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道路上,上饶行稳致远。

  

  创新引领,产业壮大升级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杨颜菲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36.9亿元,总量保持江西省第一,不靠海、不沿边的革命老区吉安市,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打开山门,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昌(吉)赣高铁、赣深高铁通车,井冈儿女圆了高铁梦;井睦、吉莲等高速公路串珠成线,赣江航道三级通航,金庐陵通江达海……全市铁路、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10年分别增长1.81、2.06、1.45倍,为吉安插上腾飞的翅膀。

  吉安市紧盯产业基础薄弱等短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市重要战略,以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倍增升级。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做强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以“1+4”工业为重点、数字经济为内核、高品质旅游为支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0.59%提升到1.47%。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5.8%和44.3%。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江西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下一篇红土地上“作示范,勇争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