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神的传说 来源:中国珍珠网 文章作者:佚名 在不可战胜的天灾人祸面前,珠民们只好求助于“神灵”。看来“神佛”分工很细,在我国南海一带“珠神”是“三婆婆”,“观世音”也保佑珠民。二月采珠季节,出海前,珠民们一定要宰杀“五大牲”,在岸边祷祭珠神。祷祭中稍不虔诚,则会大风翻浪,船沉人溺,或者珠蚌无收。故在下耙(采珠工具)时谁也不准吭声,必须虔诚,否则,珠民只好再次筹办更丰盛的牲礼,重新休浴洁身,望祭“白尤池” 珠神所聚集之处。出海前祷祭目的在于请珠神保佑采珠平安,还要请珠神将珠贝和珠都移近浅海,以图珠蚌丰收。 天意难违吗?让我们随着古人的“向导”来涉猎一下珠民们海上采珠的历史场面吧。但见数十百艘采珠船,趁着风平浪静的最佳气候开往珠池,纷纷下耙张帆急驶,船工们趁此时间空隙,有引腔对唱山歌的,有蹲在舱面上赌博的。哨工一声吆喝,大家一齐投入起耙的紧张劳动。有推纹盘的,有收蚌入舱的。忽然,天边一朵乌云迅速扩散,遮蔽了无垠的海宇,随即风起浪涌,浪头如山地扑来,来不及收帆的珠船立即船底朝天。幸而未沉的众船之上,人们不约而同烧香撒米,匍匐哀号“三婆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随即齐心合力把一天采得的珠蚌全部倾倒入海,一个不留。这样,幸而逃回的仅是桅折舵毁的空船。遇到这种情况,监采太监和地方巡司也无法责难珠民,因为他们跟珠民一样,深信此乃“天意”也。这种“云头一霎风雷起,依然连筐献海人”的范例是皇法也禁不了的。据说因为众船采得的珠蚌中,如果有一颐是镇海宝珠,必然风涛大作,必须及时把它投回大海,不然休想片板得全,但是在急切之中谁也无法考究宝珠落在那条船上,为了逃命,只好不约而同地把船上所有珠蚌都抛弃。海上无风三尺浪,气候多变,也许正遇上个风过天睛的气候,那么就更加重了对这种惯例效果的深信。 其实“老天本无意,它是一团气,变化太复杂,胜它暂无力。”历史上珠民们求神数百年,结果还是逃不脱血泪的生活,用生命换来的珍珠只能供皇室贵族挥霍奢侈,想明白的珠民只好用“吞而出”的办法,保留几颗大珠,换米充饥。何况“全抛弃”的惯例,也可以创造点减轻“皇债”、“打埋伏”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文章:珍珠传奇--吞珠变龙·下一篇文章:割股藏珠 【相关内容】 “珍珠王”的传说 佚名 珍珠形成的传说 佚名 合浦珠还——珍珠的传说 佚名 珍珠的美丽传说 佚名 珍珠形成的传说 佚名 珍珠的传说与佚事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